一、枫斗起源于霍山石斛 枫斗,是一种利用兰科石斛属植物中的一些植株形体比较矮小、茎肉质粗壮、质地柔软又富含膏滋(黏液成分一多糖)的茎,经过多道工序加工而成的一种天然中药与保健饮品,可供中药配方煎饮用。历史上,枫斗的发源地是安徽省的霍山县,枫斗的加工原植物就是霍山石斛。后来逐渐流向全国各地。产品远销国外,特别是东南亚一带,中国香港、台湾,乃至日本、美国等国家及地区。因此,枫斗是一种在国内及国外均享有盛誉的天然、绿色产品。所以人们提到枫斗时就会联想到霍山石斛,这两者密不可分,这是霍山县所处大别山区值得赞颂的祖国珍贵文化遗产。
二、枫斗的起源与历史演变 枫斗的历史,已有250年以上。它最早记载于清代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中:“霍石斛出江南霍山,形似钗斛细小,色黄而形曲不直,有欢记者,彼土人以代茶茗,谓极解暑醒脾,止渴利水,益人气力……”文中的这段记述,据笔者等2不是对霍山石斛的植物形态而言,而是对其产品性状的记述。据这段记载,说明霍石斛的产品有二种,一种是“形曲不直”的自然干燥品;另一种则是“有成毬者”的人工加工品或随意加工成团状的产品。后者即今市上中药店出售的枫斗。因为,无论从产品形式、加工方法和应用方式等几个方面来看,过去的霍石斛与今之枫斗两者基本一致,不过,现在枫斗加工工艺比较精细而已。据此可以判断赵氏所谓的霍石斛就是现在的枫斗。实际上枫斗的存在远不止从清代开始,可以追溯到更久远。
在枫斗的加工过程中,因加工技术粗糙或简单,产品可以呈不规则团状,或形曲不直的半螺旋状。或呈疏散的环状类似耳环(弹簧状),因而枫斗又有“耳环石斛”之称。据笔者等分析,“耳环石斛”为北方药工对枫斗之称,面华东一带产地,均称作枫斗,现在市上的枫斗大多加工成紧密的弹簧状,有些则为不规则团粒状,是因为茎太短小或短小粗大,无法加工呈弹簧状,而随意扭捏成团粒状,因石斛属植物的茎大多含有黏液成分,黏液固化后就不易散开。
枫斗问世后,颇为当时群众欢迎。因而赵学敏记述道:“近年江南北盛行之。”但是,由于加工生产枫斗的原植物材料一霍山石斛在当地资源稀少,遂出现了假货。因而赵学敏又记述道:“有不给,市贾率以风兰根伪充……”导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多以风兰根及霍山石斛的同属他种石斛来加工枫斗。最初仍以当地霍山县大别山区分布的细茎类型、富含黏性成分的石斛属植物,如铁皮石斛、细茎石斛等替代霍山石斛。后来,则又以当地产的重唇石斛替代,但是近几十年来,铁皮石斛等也逐渐紧缺,资源枯竭,遂以产于我国云南西南部以及境外国家一些植株较为矮小、茎较粗壮肉质的“虫草石斛”来替代。“虫草石斛”(据《中国植物志》记载,属于石斛属草叶组)我国约有5种,在泰国及东南亚一带约有20余种。此外,除这些石斛属植物种类外,还有石斛属以外一些属的植物种类的茎,也用来加工生产枫斗有40余种。这种情况造成了目前供应的枫斗种类繁多。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