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斗是石斛属中某些植物矮小、茎肉质粗壮的加工品。石斛作为药用最早见载于《神农本草经》。用石斛属植物加工枫斗则起源于清代,被记载于赵学敏、赵学楷的《本草纲目拾遗》及《百草镜》中,两者相距二千年以上历史。由于自19~20世纪起,石斛与枫斗两者的功效与应用在众多文献中均被视为一物共同叙述,难以区分,因而对枫斗效用的叙述,只能自石斛古代文献说起。
石斛的效用首见载于《神农本草经》,并列为上品,谓:“……味甘、平。治伤中、除痹、下气,补五脏虚痨、羸瘦、强阴。久服厚肠胃,轻身,延年……”由以上记述可见,其功能与应用范围相当广泛。
《神农本草经》以后,历代本草对石斛功能与适应疾病有不断补充与发展。如图;
《别录》(约3世纪)除摘录《神农本草经》记录内容以外,还增加了:“益精、补内绝不足,平胃气.…”
《日华子本草》(908-923年)补载:“治虚损劣弱,壮筋骨,暖水脏,轻身,益智,平胃气,逐虚邪”。
本草衍义》(1116年) 补载:“治胃中虚热”。
《本草纲目》 (1593年)补载:“治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药品化义》(1680年) 补载:“治肺气久虚,咳嗽不止”。《本草备要》(1694年)补载:“疗梦遗滑精”。
《本草纲目拾遗》(约1765年)补载:“清热解暑醒脾、止渴利水,益人气力(这是唯一指出所用的石斛是霍山石斛,而且是指成“毬”者,即枫斗)。如图;
《中药大辞典》又考记赵学敏的原记载:“清胃除虚热、生津、已劳损,以之代茶,开胃健脾,定惊疗风,能镇涎痰,解暑,甘芳降气”。
《本草再新》(1841年)补载:“理胃气、清胃火,除心中烦渴,疗肾经虚热,安神定惊,解盗汗,能散暑”。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